Don't Die Early

2025年10月6日 · 2194 字 · 5 分钟 · 投资 人生

今天看到一个新闻,越疆科技副总裁曾宇国庆出差途中去世,年仅49岁。说起来也算是相同行业,看到这样的悲剧实在是唏嘘,近几年英年早逝的行业内人物,如孙剑、汤晓鸥、陈皓等,能力出众、名满天下,但都因为身体问题早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。于我而言,学生时代的感受多是为之惋惜,这么优秀的人却早早去世,如今工作以后,同感于行业的压力与工作的艰辛,思考深入到现象背后:我们到底把健康的优先级放在什么位置?

富豪的建议

工作一年有余,胖了将近 10 斤,以前根本不知道腰疼是什么滋味,如今也逐渐感受到。今年的体检还没有做,但不敢有啥预期,一个明确的结论是身体健康状况全方位下滑,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一些问题。但我有一个特点,每次当自己状态不好之时便会向书寻求答案,在工作之初对未来迷茫时,乔布斯和马斯克的人生传记给了我很多帮助,而现在,当疲惫和不健康的作息导致状态低迷之时,还是向书寻求了帮助。《穷查理宝典》里输出了很多经世受用的观点,印象最深的大概是“坚守道德品质的企业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收益,走向更大的成功”。这一观点是颠覆我个人观点的,或许是看多了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友商互黑,总觉得商业世界活下来的,虽然不一定是那种投机取巧之徒,但也绝非老实人之辈,所以才会对这个观点印象深刻。最近从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中得到了这个观点的更深入探讨:

[!quote] 从这200年来的作品中,我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。前150年的论著强调 “品德” 为成功之本——如诚信、谦虚、忠诚、节欲、勇气、公正、耐心、勤勉、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。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,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从重视 “品德” 转而强调 “个人魅力”,认为成功更多取决于性格、社会形象、行为态度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。

所以这是整个社会思潮的变化,或许两种观念都是对的,但我更愿意相信并执行这些收人尊敬的前辈所倡导的价值观。

扯得有点远了,本意是讲健康,想援引《纳瓦尔宝典》中的观点,这位功成名就的富豪一直在探寻获取幸福的路径,他对于自己人生事务的优先级有清晰的认识:

[!quote] 我所做的就是,认定我生命中的第一要务是自己的身体健康,这件事的优先级高于我的幸福,高于我的家庭,高于我的工作,一切始于身体健康。 如果这一天没有晨练,我就不会开始工作,即使是天崩地雷,世界末日我也不管,世界可以再为我等上30分钟,直到我完成晨练。

纳瓦尔

于我自己,坦诚而言,从未将健康放置在第一优先级,它低于工作,低于短暂快乐。于是会有熬夜加班干活,会有熬夜玩手机刷视频。真正该珍视的资产,如草芥般对待。这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做到,特别是在一个强调吃苦的文化中,我们选择将享乐后移,年轻就需要吃苦与奋斗,但可能最终的结果是到不了享受时刻,一切就戛然而止了。

另一位富豪 Bryan Johnson 则反其道行之,以对待事业的态度来对待健康,他最受人关注的事件便是与儿子换血来进行衰老逆转的探究,虽然这个事最后证明效果不大,但他还是每年投入近 200万美元在各种医疗尝试当中。在未进行深入了解之前,我以为他是一个愚昧的有钱人,对死亡焦虑得不行,所以投入重金来让自己活得更久,像那些寻求仙丹的古代帝王们。但当我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,看了他的几个视频后发现,他对于健康的认知一如纳瓦尔一样,是所有事项中优先级最高的档,并且在身体力行的探索让人更健康更减缓衰老的方法,一切以数据为主,通过高频的身体数据监控,辅以匹配的睡眠、饮食、运动与医疗,47岁的他目前获得了20多岁的身体,但应该不是我这种20几岁的身体。他所倡导的观点中,睡眠是一切健康状态的根本,好的睡眠是一切健康的前提。而这也与我当前的个人感受极其一致,不过是反证:每日睡眠仅四五个小时,早上醒来疲惫不堪,又要开始远距离通勤且进行一天的工作到深夜,工作效率与工作状态被明显影响,若被影响进度,还需要晚上熬夜加班解决,睡眠更得不到保障,于是恶性循环多轮,以至于今身体心理都陷入低谷。

Bryan Johnson

Don’t Die 是 Johnson 喊出的口号,他致力于使用科学手段逆转人类衰老过程,最终战胜死亡。我认同他关于健康重要性的观点,但对于永生这事却保持怀疑,所以我的口号应该改成 “Don’t Die Early”,用充沛的精力去做该做的事。

初步调整

国庆假期八天时间,得以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暂时脱身,并有足够多的时间用以反思生活。既然睡眠是健康之根本,于是从睡眠入手,目前将这样几件事情做成了每天的 routine:

  • 11点左右睡觉,保证8个小时睡眠,即使早醒过来,也躺够8小时;
  • 睡觉坚决不将手机带到卧室,避免躺在床上玩手机与醒过来就看手机;
  • 睡前做准备,看书或者冥想,降低心率,提高睡眠质量;
  • 每天醒来后保证足够的阳光摄入,并进行至少20分钟的活动;

目前仅仅做出这些微小变动,但给人的感受是非常明显的,醒来以后精力较为充沛,眼睛没有那么干涩,心情也变好很多,也有热情再继续自己想要做的事。

后续计划

目前的这些调整,比较可笑的是居然无法贯彻到工作日当中,照往常经历,11点可能还无法真正到家,更别提做完睡眠准备。所以收假之后,只能尽量保证计划不要变形太多,目前希望提高工作专注度与效率,为计划保驾护航。具体的时间安排可能需要调整,但行为习惯必须落实,例如睡前不再看手机,降低心率,醒后保证阳光摄入量。另外,健康是一个持续一生的主题,不渴求像 Johnson 那样逆转衰老趋势,每天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健康当中,只希望能真正开始重视健康,持续学习和调整,保持充沛的精力,以应对一切挑战。